朱蓝玉,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1991年2月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现就读于大连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系091班。现任检验系宣传委员、2011年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负责人、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计划项目负责人。曾任医学院社团联合会宣传部部长、医学院学生会社团部干事,校COE口译社团大型活动策划负责人,检验系系报副主编,2010年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负责人,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于2010年与2011年获三项大连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优秀结题”成果、获两项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并获“先进个人”称号,并在宣传连大、重返母校活动中表现优异。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科技学术竞赛,获辽宁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并推往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大连市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一等奖,大连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大赛三等奖,第一届生物学技能大赛创新实验三等奖,首届公益创意大赛一等奖等。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发表论文两篇于国家级学术期刊,其参加全国大学生优秀论文评选,并编著《医学论文撰写概述》一书。参与制作国家专利一项。历年获优秀干部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细小的微尘,经过日积月累也会成为巍巍高山。涓涓细流,日积月累,也会万流归宗,成为浩瀚的大海。在思想上,每个点滴微小的细节都严于律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平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性的认识,点滴汇聚从而提升自己在思想上的高度。在入学第一学期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在院党课培训中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再经过党校老师的讲解,入党思想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加强了党性修养,在党课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并在2012年1月被党组织确定为预备党员,预计2013年1月按期转正。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尤其是一名团的干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交际,始终不忘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求知、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经常帮助同学解决疑难,开导同学思想上的结节,并把各方面所学到的经验跟他们分享,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除了关注时事政治及国际动态新闻,还积极参与校内各类关于人文知识或研讨的活动。通过聆听老师的讲座,我获得了一些以前不曾了解,不曾关注的信息,并学会了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思考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去考虑自己的前途,去从另一个角度思索自己的价值所在,思索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从踏入大学校门,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以学为生”就一直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发扬认真学习,刻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在历次考试中均列班级前矛,入校以来每年获得优干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
但也不局限于书本,在学好课本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项科技创新项目,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而不化,非学也。如果学到的知识,自己不能转换为自己所能运用的东西,那知识就没有真正的学懂、真正成为自己所拥有的智慧。因此在学习上,我更注重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将其为我所用。伽利略曾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这就是创新。在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后,进一步的创新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高度。
于2010年作为校级创新教育基金项目《纳米磁性液体在肿瘤靶向给药治疗中的应用》负责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创新研究,此项目是我校首次跨学院学科进行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其汇聚了物理学与医学的相关研究内容,通过项目组努力攻克难题及指导老师全力的指导帮助,最终优秀完成结题,发表论文于国家级学术期刊,并给各评审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于2011年再次作为创新教育基金项目《载阿霉素磁性复合微粒治疗肝细胞癌的靶向性研究》负责人,针对这一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研究课题,项目组进一步诠释了纳米磁性微粒在医学抗肿瘤治疗的应用可行性,并获得了评审老师的进一步肯定,获得免答结题优秀的荣誉。并参与校创新教育基金项目《海人参对癫痫的抑制作用实验研究》,结题优秀。于2012年3月,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载阿霉素金磁性复合微粒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被列为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计划项目。在研究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对文献的学习,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及结论的撰写,将课堂老师教于的知识进行巩固与追深,这让我比其他同学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很好的阶梯基础。
在进行创新教育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的同时,因为对学科创新学习与研究的热爱,参加了大量国家、省市及校级科技竞赛,其中作品《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获辽宁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并目前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的评选;作品《数码比色测定环境及其生物样品中的氰化物浓度》获大连市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一等奖、大连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大赛三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作品《氟尿嘧啶磁性微球靶向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获第一届生物学技能大赛创新实验三等奖;作品《灯塔—关爱癌症病人》获首届公益创意大赛一等奖,并完成作品《电极法测磷酸苯丙派林》、《数码比色测尿糖》等。
另外,为丰富见识面,同时增强自己多方面的理论水平,还经常参加科技、人文、社科等方面的讲座或在相关老师的实验室进行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于2010年在环化学院申贵隽老师的实验室与其研究生进行了应用铂电极对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学习,于2011年在医学院张雪梅老师的实验室与其研究生将抗体库的构建与表达进行了课外探究学习。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王阳
没有目标的努力是空谈,但是没有努力的过程,仅有目标也是空谈,与没有目标无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同样,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努力与恒心是在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在大一大二的两年中,在班级竞选中表现出众,走上兴趣相投的宣传委员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优势,及时将同学的最新思想动态反馈给学校,当好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大一下学期参加社团联合会纳新,围绕“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工作方针,以全心全意服务于全校广大师生为根本宗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己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能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之后参加学生会竞选,成为社团部干事,在一年的工作中,参与组织“送毕业生晚会”、“迎新生晚会”、运动会等大型晚会与活动并协助各社团开展多此社团文化大赛与晚会等。在工作期间,始终以“奉献学院,服务同学,锻炼自己”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积极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更好的学习相关管理知识,提高自主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端正了人生态度。因此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还一如既往地进行学生工作。并曾在校coe口译社团中担任大型活动负责人,组织策划多次全校范围内晚会,包括与其他高校进行的交流英语活动,如“假面舞会”、“万圣节英语晚会”等,活动反应良好,取得了很好的正面效应,得到老师同学一致好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从书本上学来的总是感觉浅显,要想真正的掌握它,那还是要亲自去对比着做做看,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秘。为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全面发展,每年暑假响应学校暑期实践的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了社会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经验。
2009年暑假期间,参与《黔寨行,医子情——结石病高发调研团队》前往贵州敦寨地区通过问卷调查和宣传活动对当地高发结石进行调研,取得阶段性成绩,获校级优秀成果。2010年暑假期间,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调研——基于甘肃天水市新农合的调查》的负责人,该项目为继09年内蒙地区调研的延续项目,实践最终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有相关报社进行了报导,获优秀成果及市级“三下乡”重点。实践期间,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鉴于出色的表现,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积极融入社会。在院系团支部活动中,带领全系同学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修剪指甲,给老人们及时送去社会的关怀;走进社区,义务打扫后街背巷。实践也为我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并强化我学习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在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方面,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生活中性格开朗,品德端正,崇尚科学,有爱心,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体现了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寝室,带头做好宿舍的卫生工作,杜绝一切不良的生活作风,主动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平时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善于和同学沟通,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思想上,同学们有了困难都愿意与我交流沟通,争取我的意见。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多次组织同学将不穿的衣物寄给青海藏族自治区的孤儿院,并收到了其院长的深切的感谢。在日常生活中我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在师生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不是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高明
三年多的大学生活,虽然在思想、学习、工作、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荣誉的背后却洒满泪水与汗水。“感谢上天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因为往往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这句话每每遇到挫折的时候都给予我无尽的动力。回头看看这一字一句写下的大学,心中除了充满成就感,还有一点说不出的不舍。每堂课,每个项目,每个实践,每个比赛有太多感动,有太多收获,有太多难以忘怀的回忆。在大学这几年里,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提高,更是我们人生价值的提升,收获了知识、学会了思考、结下了友谊、感受到师恩、懂得了价值、找到了目标、拥有了理想……这些虽是无形的,但是是最宝贵的,就像一盏盏明亮的灯,时时刻刻照亮了我们的内心。“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相信迎着发掘的曙光,勇往直前,开拓创新,找到灿烂辉煌的明天!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命运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我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建筑师。